绿色建筑在亚洲渐成主流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
中新网2月2日电 题:绿色建筑在亚洲渐成主流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
中新财经记者 闫晓虹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绿色建筑在亚洲逐渐成为主流。中国绿色建筑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
仲量联行2日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亚洲地区绿色资产溢价的有力佐证》报告显示,对能源成本、可持续发展和脱碳目标的追求已成为企业租户对绿色楼宇租赁需求增加的主要驱动力,目前亚洲绿色楼宇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付出更多的租赁溢价以达成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报告调研了亚洲14个主要城市的3089座甲级办公楼,以评估相关区域及市场内获得或未获得绿色资质的资产表现。研究发现,自2016年开始,获得绿色认证的甲级办公楼比例稳步上升,从12%攀升至42%;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亚太区城市平均绿色认证甲级办公楼存量达42%,其中,新加坡的表现最为亮眼,绿色建筑认证比例高达90%;在调研覆盖的中国城市中,上海以甲级办公楼存量44%获得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位居第一,北京紧随其后为41%,广州为34%。
报告称,自2005年首个中国建筑获得LEED金级认证以来,绿色建筑数量在国内呈现指数式增长。此外,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将达30%以上。办公楼作为中国城镇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商业活动的主要空间,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此外,报告显示,在亚洲,现有的通过绿色认证的甲级办公楼存量中有75%是在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通过后新增的,且非绿色认证办公楼数量同样年年攀升;反观需求端,近年来,企业对不动产组合绿色认证占比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目前亚洲地区绿色资产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乘势升级改造可持续的办公空间是关键。(完)
走近中国高铁“探路先锋”:“隐形”守护旅途安全******
(新春见闻)走近中国高铁“探路先锋”:“隐形”守护旅途安全
中新社武汉1月9日电 题:走近中国高铁“探路先锋”:“隐形”守护旅途安全
中新社记者 张芹
46岁的任会勇一天的工作往往从后半夜开始。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他已经和同事们踏上飞驰的列车,为即将开始的载客运行探路、排险。
自中国高铁开通以来,每天正式载客运行前,每条线路都会开行一趟无旅客的空跑列车,对线路、桥梁、接触网和信号等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排除安全隐患,繁忙的春运期间更是如此。
在武汉高铁工务段,共有16名添乘员,负责11条线路开行前确认工作,任会勇便是其中一员,他们常被同事们称为高铁“探路先锋”。
9日凌晨5时许,中新社记者抵达武汉站。身着工装的任会勇已背上装有设备、仪器的双肩包,准备就绪。当天,他的任务是搭乘京广高铁DJ5909次列车,由武汉站前往长沙南站,沿途排查武汉工务段管辖区域线路运行状态。
踏入司机室,任会勇熟练地拿出检测列车行驶平稳度的便携式添乘仪,将其固定在司机驾驶位后方,行车记录仪则被安装在挡风玻璃上,一旁的工作手账里已详细注明当日班次信息。
6时整,周遭依然一片漆黑,确认车准时从武汉站发出,以350公里时速一路向南奔驰。
线路是否有异物入侵、隧道进出口有无塌方和落石、风向是否影响列车平稳、轨道两侧保护区内是否有危险施工……任会勇全程站立在驾驶员一侧,全神贯注目视前方,并通过身体感受列车晃动幅度,借助仪器数据变化,分析是否存在隐患,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
列车灯的照射下,车厢外路灯、楼宇飞速从眼前闪过,冬季多发的“团雾”也为观察瞭望带来难度。任会勇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断延伸的铁轨,生怕错过任何一处通过地段的观察。
“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不属于铁路设备的物体,大脑就能迅速做出判断。”8年的添乘工作,让任会勇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沿途桥梁、隧道、岔口更是熟稔于心。在任会勇看来,添乘员最考验的是责任心和细心,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线路上有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影响到运行安全。
上午9时许,确认车返回武汉站。站台上,任会勇与涌动的春运人潮擦肩而过。
无数如任会勇一样的“探路先锋”,一如既往地往返于中国广袤的铁路版图上,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完)